要全面加强组织系统自身建设,强化系统谋划、守正创新、底线思维、主题推进、主责主业五种理念,不断提高全市组织工作质量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山开好局、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,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。
因为疫情防控,饭店多了一些工作,但李春菊从不抱怨。丈夫在外打工,前期筹备都要亲力亲为。
我们林草局干部职工的私人聚会都会首选这里,连朋友聚会也会建议到家宏饭店。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已无太大意义,2017年,老麦村的易地搬迁被提上议事日程10天培训中,火候怎么掌握、油温怎么控制、如何调料如何摆盘李春菊将老师教授的要诀牢记心中,凭着以前在餐馆打工的基础和认真细致地学习,通过了考试,取得了合格证。李春菊立下了2021年的一个愿望,一个靠奋斗可以实现的愿望。那么年轻,肯定要改嫁吧。
靠着5万元的创业贷款开启了崭新的奋斗历程,成了老麦村290位易地搬迁移民中唯一的自主创业者。奋斗敲开幸福门为搬迁户提供有价值的用工信息、帮助移民孩子协调上学事宜、上门为大家收缴医疗保险为实现搬得来、稳得住、能致富的目标,杨朝军和同事们积极为移民们奔走。对于文化的热爱不分高低贵贱,和顺图书馆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宝库。
持有本地身份证的居民交30元、外地民众交100元押金就可免费办理借书卡。它古老却不失活力,创新发展却从不缺烟火气。全馆占地面积5577平方米,共有超过11余万册的藏书,并分设古籍、民国、现代三个书库。坐落在垂柳扶岸、绿影婆娑的和顺小镇,与淙淙河水相伴,建于1928年的和顺图书馆,如今已走过了92载风风雨雨。
主馆的一楼为报刊杂志阅览、借阅区,二楼则为藏书阁。建设图书文献数据库,不仅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,从利用的方面上来看,也方便了查阅古籍文献的读者。
寸宇表示,总书记的来访对和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舞,下一步,图书馆将继续扩充数据库储藏量,将私人手中珍藏的文献、方志、手稿、照片借来统一备份、馆藏保护,让历史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得以流传,更好地实现全民共享。2017年,图书馆开办了和顺讲堂,邀请文化大家为群众带来一场场文化宣讲。除此之外,图书馆大力开展侨生培训,对其进行文化反哺。去年11月份,书法家、国学研究者田一可到馆举办《文化的力量》讲座,他结合腾冲、和顺文化渊源,为听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。
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、开展培训、开办讲座等多种方式展现和顺文化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。从2015年开始,和顺图书馆开始对古籍、民国文献以及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。寸宇说: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。每位读者一次最多可借阅3本图书,借阅期可达半个月。
电子书则不限数量,只要下载后就可以带走。她表示,和顺图书馆文史资料丰富全面,如果不是这里有完善的滇西抗战资料,那么我的研究也就无从开展。
通过统一整理、加工扫描,和顺图书馆数据库已初步建成。只要愿意来,图书馆敞开胸怀向每一个人开放。
近的有保山学院、腾冲市政协文史委、保山市图书馆,远到厦门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山东大学等单位。作为一个腾冲人,听了这样的宣讲不仅扩展了知识面,更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。通过数字化平台,查阅者从检索中就可以快速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,简单快捷是前来查阅资料的人们对和顺图书馆留下的印象。由于图书馆内藏书量丰富,许多单位和个人常常特意到和顺来查阅资料。图书馆还建立了儿童之家,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,每月开展一期手工、音乐、书法、卫生知识等方面的培训,在丰富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,使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图书馆全年无休,每天早上从8点开馆一直到晚上7点闭馆。
2020年1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顺图书馆,了解了和顺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振兴教育的情况只要愿意来,图书馆敞开胸怀向每一个人开放。
坐落在垂柳扶岸、绿影婆娑的和顺小镇,与淙淙河水相伴,建于1928年的和顺图书馆,如今已走过了92载风风雨雨。由于图书馆内藏书量丰富,许多单位和个人常常特意到和顺来查阅资料。
持有本地身份证的居民交30元、外地民众交100元押金就可免费办理借书卡。寸宇说: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。
寸宇表示,总书记的来访对和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舞,下一步,图书馆将继续扩充数据库储藏量,将私人手中珍藏的文献、方志、手稿、照片借来统一备份、馆藏保护,让历史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得以流传,更好地实现全民共享。据统计,2020年,图书馆来馆人数超过50万人次,图书外借达21026人次,内阅52119人次。寸宇介绍,和顺图书馆内馆藏古籍较多,这些图书和古籍一部分源于爱国爱乡青年自发捐赠,一部分由进步青年从外地购置而来,因此对这些珍贵古籍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寸宇表示,图书馆的运营理念是包容尽可能多的人群,让任何年龄层次的人们都能获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。
对于文化的热爱不分高低贵贱,和顺图书馆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宝库。全馆占地面积5577平方米,共有超过11余万册的藏书,并分设古籍、民国、现代三个书库。
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,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也能够相互成就。2019年,和顺图书馆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图书馆之一,已成为腾冲的一个旅游文化地标,历经92载风风雨雨,它古老却不失活力,创新发展却从不缺烟火气。
除此之外,图书馆大力开展侨生培训,对其进行文化反哺。在这个拥有中西合璧式建筑群的图书馆里,与馆内珍藏的文献古籍邂逅、与历史对话,当是令人惬意的体验。
在和顺,这样的场景很常见:白天在田里劳作的农民,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看书;从千里之外来腾冲旅游的游客,安静地坐在图书馆的一角,享受着一方天地的书香静谧。数字化建设:保护文化,实现全民共享和顺是拥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,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,侨乡文化、边地文化等众多文化在这里交织交融,这些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,是和顺图书馆依托的基点,更是其发展的宝贵财富。寸宇很有感触地说,和顺图书馆虽然已非常古老、历经沧桑,它却从来不是一个老人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,如何推动新兴阅读与传统阅读交融结合、文化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?如何拓展形式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而服务好人民群众?通过和顺图书馆馆长寸宇的讲述,我们找到了答案。
通过统一整理、加工扫描,和顺图书馆数据库已初步建成。电子书则不限数量,只要下载后就可以带走。
它古老却不失活力,创新发展却从不缺烟火气。建设图书文献数据库,不仅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,从利用的方面上来看,也方便了查阅古籍文献的读者。
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和顺图书馆充满无限生机的同时,也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图书馆还建立了儿童之家,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,每月开展一期手工、音乐、书法、卫生知识等方面的培训,在丰富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,使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